新闻公告

【郑州启乐园感统】啃指甲、转笔、抖腿......家长要留心多动孩子的这些习惯!
发布时间:2025-01-14 11:54:42点击量:47

有家长反应,平常会观察到孩子有一些小动作,看似平常的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只是孩子的一种无意识行为。然而,当一些行为频繁出现,且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特征时,家长们就需要警惕了。


图片


男孩上课小动作不断


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宝贝今年7岁,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但家长却为他的行为问题而苦恼不已。


据宝贝学校老师反应,他在课堂上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而且喜欢不停地抖腿、扣手,影响到其他同学,甚至在写作业时也不停地转笔,心不在焉,情绪不稳定。


图片


经过半个月的行为干预和注意力训练,宝贝多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家长反馈孩子现在小动作明显减少,上课也坐得住了,情绪也稳定了,老师也反应孩子上课状态好转。


各位家长注意了:抖腿、啃指甲、转笔等自我刺激行为是多动症孩子用于提高注意力、自我安慰或者释放能量的方式,只要及时加以干预和训练,是可以回归课堂,正常学习和生活的。


多动孩子可能会出现的

自我刺激行为



除了抖腿、扣手、转笔这些常见的行为外,多动症孩子还可能出现其他形式的自我刺激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涉及各类感官,旨在通过刺激身体或环境来调节情绪、提高注意力或缓解焦虑。


√视觉刺激:孩子可能喜欢快速翻书、看旋转的物体或闪烁的灯光。

√听觉刺激:孩子可能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敲击物品或喜欢听高分贝的音乐。

√触觉刺激:孩子可能喜欢触摸或摩擦各种物品,如玩具、衣物或皮肤。

√味觉和嗅觉刺激:孩子可能喜欢吃或闻特定的食物或物品,以获取特殊的感官体验。


这些自我刺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多动症带来的挑战,但过度依赖这些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为什么多动孩子会出现自我刺激行为?



多动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往往源于他们的大脑对刺激的需求不同于常人。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可能更容易感到无聊或不安,需要通过自我刺激来维持注意力或缓解不适感。


这些对于学龄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无法安静坐着、自制力更差。


自我刺激行为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应对情绪问题或焦虑。通过刺激身体或环境,孩子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减轻紧张感。


转移不安

多动症的孩子更喜欢使用自我刺激来转移他们坐立不安的行为,从而避免在课堂中做出失控的行为。

感觉处理异常

多动症孩子普遍还有感觉处理异常的问题,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从而感觉过载或出现过度刺激问题,自我刺激行为能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

冲动控制

自我刺激行为能帮助多动症孩子控制冲动行为,让他们感到更加平静和踏实,从而减少冲动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然而,这种应对策略并非长久之计。过度依赖自我刺激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在社交、学习和情绪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引导与干预。


如何帮助孩子改善自我刺激行为?


针对多动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改善——


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包括各种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以满足他们对刺激的需求。


2.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3.提供替代性的行为选择:为孩子提供替代性的行为选择,如深呼吸、数数或运动等,以帮助他们应对不适感和焦虑。


4.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设立明确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同时增加他们的积极行为。


5.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除此之外,充足的睡眠、丰富的运动和自我心理引导或心理暗示,也都能帮助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6.寻求专业的支持干预:如果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测评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