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可以想象,电子产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物质陪伴”。
当家长没时间管孩子的时候,手机、电视理所应当成为了孩子的“小伙伴”,有效且安全。 对此,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儿童使用电子屏幕的最新建议如下: 18月以下儿童避免接触电子产品; 2-5岁学龄前儿童,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 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对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类型可进行个性化限制,确保不会影响充足的睡眠、体力活动和其他对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动即可。 长时间在同一个距离下,眼睛的立体感及深度觉的练习经验会不够。 深度觉就无法能精准地判断自己和物品之间的距离位置,所以经常碰撞到人或东西。 视觉和身体移动之协调能力,其统合视觉、触觉和运动知觉。在课业学习或体育运动上,眼手协调及眼脚协调最为重要。 日常活动,一个电视可以解决所有娱乐,孩子跟同伴接触时间也少,更不利于人际互动。 电视往往是以大量短暂的片断、快速的动作、镜头的切换、渐强与渐隐等来呈现信息。 看电视时间长了,儿童的注意能力下降,思维难以集中,在心理上变得懒惰,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当孩子哭闹时,玩具和好吃的都不怎么管用了,一个手机或动画片,孩子立马就不哭了。久而久之,电视手机在孩子心里更难替代。
电视和手机可以满足孩子们感官刺激需要,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但长期看电视,孩子不光有视力降低,还会影响视知觉等学习能力。
所以说长期看电视的孩子,原本该会的学习能力会很差。科学早已发现,屏幕接触过多的孩子,他很多天生的能力会不见。
有速度的球类运动,可以大量刺激孩子眼睛去追,让孩子的视觉专注力变得更好,眼睛更灵活。
积木拼图等不规则形状,以及体积上的大小,透过透过形变上的操作及追视,除了可以训练出专注力、耐心和精细动作能力,更可以训练出学龄时学写字所需要用到的视知觉。
孩子的形象背景知觉发展不好,容易找不到东西,球类活动的表现也会较差,阅读时会漏字跳行,在文字符号书写等学习上会产生困难。
加拿大研究发现,看太多电视,自然排挤儿童与他人互动和活动的时间。
光靠看电视无法培养双向沟通的能力,孩子只接受信息,输出语言的机会减少。
如果五岁前猛看电视,等到七岁时,与同伴的基本沟通往往不太顺畅。
这种“快速连续”的进度与速度破坏了儿童集中注意的能力,他们被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之中,来不及加工或思考所获得的信息,更无法进行整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成天只知道看手机,孩子肯定会跟着学。跟孩子共同制定规则之后,大人也要自我控制。多读书、陪孩子玩游戏,让孩子把精力用在手机电视以外的事情上,共享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