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鑫的妈妈咨询我们感统训练师说:“孩子最近总是嗓子哑,吃吃药好几天,但是过几天又开始嗓子哑,最近一段时间孩子遇到做不好的事情就情绪崩溃,用哭的方式发泄情绪、逃避困难,任家长怎么引导总是哭着说:‘我不行,我做不了......’这可怎么办呢?”
鑫鑫遇到困难的时候很无助,一方面着急、另一方面又缺少办法,再加上以往没有在生活中积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样就使得孩子自信心不足,消极逃避困难。
而且还表现在擅长的事情能做特别长的时间,觉得困难的事情就一点也不去做。这样下去就使得孩子进入越难越不做,越是不做越是不会的负循环。
这些孩子普遍的在生活中缺乏对生活的掌控感,在生活中很多自己份内的事情都做不好,就更别提去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了!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多用用他,让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饭,帮大人干家务活等等。
一百年前,蒙台梭利女士就说,真实环境是最好的教育。蒙台梭利女士所说的“真实的环境”就是家务活。
家务活动训练到了小朋友的手指、手腕及手臂的力量和灵活性,以及秩序感、专注力。
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活动,其实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里面,一个又一个小步骤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一整个动作,所以,做家务活对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战。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孩子能够从家务活动中获得比较、分类、组合、归纳等逻辑性思维;而自己完成一件事所带来的成就感、更能让孩子更自信。
收纳整理之类的活动,对娃的逻辑思维、规则感和秩序感建立都非常有好处。
以叠衣服为例来说,每次收衣服时,把一堆衣服分开这是爸爸的、妈妈的、宝宝的,是分类;从一堆袜子中要找出两只相同的,是配对;衣服从小到大叠在一起,是排序。而分类、配对和排序,是娃日后学习必须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
家务活中的清洗、剥蒜、洗菜等等准备食物的过程,以及烘焙之类的活动对娃的好处,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手的精细动作可以宝宝帮助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但精细动作是需要大量复杂的练习才能掌握的。因为人手的动作特别复杂,有捏、捻、搓、握、屈、旋转、绕等等。
而且这些动作是不需要通过大脑思考的,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加上肌肉记忆,在我们的婴幼儿时期,通过大量练习,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运动神经之中。
这些动作在家务活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留意下小朋友擦桌子,我们看来特别简单的动作,他们就是弄不了。所以,给孩子大量的机会特别重要。
比如宝宝可以扫桌子、扫地小朋友打扫都是东一下西一下,我们可以从分解目标,降低难度开始,比如在地上贴一个框,让娃先从练习把东西扫在一起开始。
在引导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这些事情要注意:
保证小朋友接触到或者可能碰到的东西都是安全的。
给小朋友准备适合的工具,比如适合他们小手的小拖把、小扫把、小簸箕、厨房小凳子等等。
降低自己的预期。小朋友能力有限,需要练习很多次才能做好,所以,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期望,扫不干净也没关系、水撒出来了擦擦就好,多鼓励小朋友努力的过程,“宝宝会自己擦桌子呀!擦得好认真呀!真棒!”等等。
在娃做的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被打扰他们。床没铺整齐也不要去纠正、弄不好也不要在旁边指挥“要这样、要那样”,搞得一团糟也没什么要紧,有足够多的失败经验他们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准备一些可以辅助宝宝的东西,比如标签,在宝宝的玩具框外面粘上大大的不同类别的图标,帮助孩子分别玩具该放在什么地方。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先给宝宝做示范。即便是擦桌子这样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没给他们示范,对小娃儿来说也是很难的。在孩子开始做之前,用清晰简单的语言、缓慢的动作,展示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最后你可能会问啦,做家务好处这么多,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做家务呢?
当娃会走以后,能听得懂大人的指令了,就可以开始做家务活了!最初从扔尿布、扔垃圾开始,慢慢可以擦桌子、洗东西......让宝宝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让他们更自信、更有自我价值感,就从给娃做家务的机会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