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晰,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
发布时间:2020-02-21 16:12:59点击量:236

一般的宝宝在一岁左右就可以说出一些词汇了,但宝宝的发音吐字却总是不清不楚,甚至直到三岁左右也没有得到解决。这是为什么呢?

一、饮食
孩子缺乏大量的坚硬物质的咀嚼,会影响孩子口腔肌肉的锻炼进而影响语言发展。长期流食喂养,会造成消化不良引发很多疾病。
所以说,多吃苹果、梨、桃等水果,而且要整个的吃,大口吃,用力啃。口腔锻炼充分,舌头就会更加灵活,说话自然流利,发音自然就准确。

二、父母家人方言比较重,常在家中说方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在语言上不标准,宝宝学说话也不会标准。
宝宝的学习能力很强,父母家人的对话,也许宝宝会听不懂,但宝宝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如果父母是同一种方言还好,如果父母说的方言还不一样,这对学语期间的孩子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如果父母是两国语言,孩子有可能直接把两国语言都学会,不过说话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两种语言混杂,这样对于后期的语言塑造也是不太有利的。

mp42651646_1447897713889_5.jpeg
三、父母的错误引导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一定存在发音错误,这时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引导宝宝回到正确的读音中。
可是有的父母或家人会觉得孩子奶声奶气的比较好玩,不去纠正,反而很开心。这是不对的,这会给宝宝错误的暗示,宝宝会以为这样是正确的说话方式。久而久之说话的方式就不好改变了。

四、听得少、练得少
有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不太喜欢多说话,或许夫妻之间认为这是种默契,可是对于宝宝学话不是什么好事。宝宝学说话主要是语言环境的熏陶,如果宝宝听不到父母每日重复说出大量的词汇,也就无法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建立起语言体系的储备。
所以在宝宝学说话的期间,父母要多次重复的、吐字慢且清晰的对宝宝说一些简单的词汇,从而使宝宝学会说话。

五、关系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感觉统合”
大脑皮层分别有处理听觉、发音、词汇、认知、语言组织与推论的功能区,透过神经组织将这些功能区与身体感官密切配合,高度统合,最终形成了语言能力。
语言并不是单纯的口语表达,实际上是大脑高度统合,词汇量丰富,逻辑性理解力超强,并且通过说、读、写等不同形式表达。
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促进语言发展呢?
1、增加生活体验
2、增加认知
3、制造表达机会
4、增加互动
5、常做口腔运动
6、坚持感统训练,尤其前庭觉训练,提升听知觉、视知觉。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敏捷的语言反应、缜密的语言逻辑、丰富的词汇量做依托,这就与孩子的感官高度统合息息相关了。

只有感官系统高度统合的孩子才可能认知能力强,思维转换快,身心一致,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长大后的写作能力才会优秀。

如果发现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妇幼保健院或者专业的感统训练机构进行专业的测评和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孩子能力。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测评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