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是神经体系的营养,触觉系统是最早的感觉系统,对婴儿来说是最佳的保护罩,相当于婴儿的第一语言,还可以帮助小宝宝做基本的吮吸及吞咽,以维持生命所需营养,因此,触觉系统在人类行为中(无论是生理上或心理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孩子从小玩玩具的时候,就会一边看,一边摸,有时会放在嘴中,这是他们处理感觉刺激最好的时机。而通过身体各部位的触摸,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身体概念,小孩透过头、耳、肩膀、膝、脚趾的动作去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以及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触觉系统的功能也会影响儿童产生适应性反应,例如,当孩子出现触觉系统分辨不佳时,也就是感统失调中的触觉失调时,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无法操作物体会影响孩子在学习中的动笔等精细活动能力,进而影响学习能力的建立。
触觉失调的常见行为表现:
一、触觉敏感的表现
1. 不愿意光脚踩草地、沙滩等细颗粒且密集的刺激物;
2. “特别”抗拒父母以外的人拥抱他;
3. 对贴身衣物的材质特别敏感;
4. 不愿意触碰新玩具;
5. 不配合洗头理发;
6.社交被动、敏感不自信。
二、触觉迟钝的表现
1.被别人触摸时不易察觉到;
2.碰撞淤血或流血时自己常常不能察觉或不注意;
3.一点都不怕痛,不怕打针或看牙医;
4.天气变冷或变热时不能敏感地察觉;
5.拿东西时常掉落到地上;
6.反应慢,动作不灵活;
7.大脑分辨能力差,缺乏自我意识。
还有的孩子可能出现触觉敏感与触觉迟钝并存的情况。(触觉的发展就像钟摆一样,在触觉敏感和迟钝之间来回摇摆,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就是触觉良性发展的过程)。
触觉敏感之前提到的比较多,今天重点分析一下触觉迟钝。
导致儿童触觉迟钝的原因:
1. 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的母亲哪怕是轻微的运动,胎儿都有可能与胎盘内壁产生接触,胎儿触觉学习的机会过多导致触觉刺激的“饱厌”现象,胎儿不再对类似刺激做出反应,导致胎儿触觉迟钝。
2、抚养过程过于粗放
如果父母抚养孩子过于粗放,如婴幼儿内衣不够柔软、用洗衣粉洗孩子的内衣、穿之前没有搓柔软等,则会导致孩子触觉迟钝。
3.父母不正确的带养方式
父母不正确的带养方式,也会导致孩子的触觉学习不足。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很少给孩子用手的触觉去探索环境的机会等,也会影响孩子触觉辨识能力的发展。
孩子触觉迟钝应该怎么办?
1.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辨识能力。
2.通过抚触降低孩子的触觉迟钝。抚触是通过轻轻刺激人体表皮的触觉感受器促进触觉神经系统发育。抚触能够促进孩子的触觉发育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从抚触中获得舒服、温暖、愉悦的感受,因此抚触也是非常有效的安抚孩子情绪的方式。
在我们的哄睡技巧中,抚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一般我们最常使用的抚触工具是爸爸妈妈温暖的手,除此之外也可以选用一些干净、卫生的物品进行,如海绵、柔软的婴儿梳子、丝滑的羽毛、感统教具中的按摩刷、按摩球等。
改善触觉迟钝的游戏方法:
1、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进大盆,让孩子在里面玩耍,要增加沙土与孩子的接触面,沙土可用纸、树叶、豆、米等代替,这种游戏更适合孩子在户外进行,尤其公园沙坑或者海边沙滩,让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热水刺激: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温度的水所带来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条件允许可以全身刺激,家长也可以做示范,并且观察孩子的表现。
3、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势梳头,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梳子不宜太尖,让孩子自己梳头对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4、抓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道,对于触觉迟钝的孩子需加大力度,孩子感受到痒为宜,抓痒游戏不是把孩子抓挠舒服了,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刺激,强化这种感觉刺激的学习。
5、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边唱歌或者讲故事,保持轻松的氛围,以免孩子过度紧张。也可以用毛巾、海绵、妈妈化妆用的软刷子代替。
注意:在处理孩子感觉异常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小朋友的耐受度,适当去调整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避免让小朋友产生过度的心理抗拒。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7-8岁是感统训练的最佳期,9-10是感统训练的有效期,如果孩子有感觉统合不足、触觉迟钝的情况,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妇幼保健院或者专业的感统机构进行测评,并尽早进行感统训练,及早对孩子进行正面干预,使孩子的触觉感知逐渐趋于平衡,进入到触觉良性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