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触觉训练是感统训练的前提条件?
发布时间:2016-12-27 14:49:35点击量:149
从事感统训练的老师或参与感统训练的家长都知道:触觉是人体神经系统的营养。但是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分析的:触觉训练是感统训练的前提条件,并不单单指触觉刺激是为人体神经系统提供营养,而是触觉训练是孩子是否愿意、能否主动参与感统训练、家庭训练以及各种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成人表皮面积约1.5平方米,它可以感知:触摸、挤压、冷热、疼痒及汗毛的拂动等感觉信息。在孩子初生的岁月里,由于视觉没有发展成熟,听觉感官获取信息有限,前庭和本体刺激较少,因此孩子主要通过手部触觉、口腔触觉等各种触觉感官来获取:安全感、亲子关系、物质的材质、方位等方面的信息。大量的触觉信息刺激可以帮助孩子大脑对获取信息的辨识能力,进行自我保护和情绪调控,为后期的大脑双侧分化和大脑功能区专责化打基础做准备。
对于触觉失调的孩子主要表现是:环境适应不好,不主动参与群体,碰倒困难容易退缩或逃避,爱哭不自信等等。如果孩子是本体觉失调或前庭觉失调,那么孩子可以在没有自我过多限制和干扰的情况下、在家长的带动下配合的进行各种突破性、拔高性训练即可,通过有计划、多阶段的感统训练之后,孩子会有明显的进步。可是触觉敏感的孩子,由于特有的退缩、逃避、黏人、被动、不自信等表现,首先影响孩子的参与性,融入感统训练课堂或社会活动中就比较困难,我们需要鼓励、带动、陪伴、要求等才能让孩子愿意参与训练或社会活动,尤其是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其次,影响量的积累,感统训练中会设置难度不等的各种项目,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能力上一点一点的突破和进步,触觉敏感的孩子碰倒困难可能会哭、配合度降低,在社会活动或生活中孩子会直接表示拒绝或逃避。最后,由于触觉敏感或迟钝会影响孩子的信息分辨能力,不能很好的分辨有效、无效信息,干扰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发展,最终影响大脑的信息获取和适应性反应。
因此,启乐园的张老师想通过“触觉训练是感统训练的前提条件”这一专题,告知感统训练机构的老师和参与感统训练的家长,尤其是触觉失调的儿童家长,一定要把触觉训练当成感统训练和家庭训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项目,只要孩子的触觉功能正常了,孩子才能更好的参于感统训练和各种社会活动,在良好的状态下,轻松愉快的提升前庭觉和本体觉,进而提升综合能力,改变各种情绪、行为问题。
那么触觉训练都有哪些项目呢?
感统训练课堂内有:颗粒大龙球的各种训练方法、触觉跷跷板的各种训练方法、平衡触觉板的各种训练方法、按摩球和脱敏刷的各种训练方法、触觉按摩等。
家庭触觉训练有:玩沙土、滚草坪、光脚走路、洗头洗澡、搓澡搓背、指压板、触觉按摩等。
